圖為:優化營商環境主題宣傳巡展活動現場
中宏網河南4月25日電 (記者 陳斌)《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至今已百日有余。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舉辦優化營商環境主題宣傳巡展活動,多維度展示了河南省有關單位主動作為,靠前服務,用實際行動,讓《條例》镕鑄、閃耀著優化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方面的實踐之輝,為河南省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開啟了新篇章。
優化市場環境 為市場主體培育壯大營造空間
優化市場環境的關鍵是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
《條例》以破解市場主體面臨的困境為出發點,對平等保護市場主體權益,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作了制度安排,為市場主體的培育壯大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省發展改革委等單位先行先試,著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難題,為《條例》的施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省發展改革委創新推廣了“信豫融”信用大數據應用服務,累計注冊金融機構248家,實名注冊企業2萬余家,發布金融產品155款,支持9000多家企業獲得信貸728億元。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建立了主辦銀行工作機制,對全省27902家規模以上工業和重點服務業企業,逐一確定主辦銀行;在全省組織開展以“惠企助力 金融在行動”為主題的中小微企業金融政策和產品推介對接活動,梳理匯編8大類147個創新金融產品,累計發放金融產品手冊31.3萬余冊、貸款明白卡32.9萬余份,開展線上對接430次,實現融資463.2億元。
鶴壁市建成全省首個市級普惠金融平臺,去年新增貸款為上年度的1.5倍,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長16.9%。
圖為:焦作市政金企融資對接會
焦作市探索建立了河南首家由黨委政府主導的智慧金融服務平臺,構建了“銀企對接、征信評級、助貸服務、貸后監控、風險處置+信用建設”5+1功能體系,為銀行信貸業務提供全流程閉環式服務。截至目前,該市累計開展政金企融資對接會100次,發布金融產品147個,發放貸款601.75億元,融資成功率高達87%。
新鄉市上線智慧金融服務平臺,入駐金融機構33家,發布金融產品100種,入庫企業20519家,累計實現線上授信5.02億元。打造金融服務新鄉模式,讓數據成為中小微企業融資增信的“真金白銀”,為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提供了新鄉方案。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高標準制定獲得用水用氣營商環境提升專項方案,對標對表先進地區和群眾期盼,優化服務時限和服務標準。供水、供氣、供暖報裝時限分別壓縮至5個、6個、8個工作日以內。各市供水、供氣、供熱辦事已經全部進入政務服務大廳,實施統一規范管理,為申請單位和個人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了“一網通辦、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目標,單位用戶和個人用戶辦事便利快捷,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國網河南電力公司采取壓縮辦電時長、創新火速辦電新舉措,提高效率,通過網上國網APP、微信公眾號等8種辦電渠道實現“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具備24項辦電業務網上辦理“一次都不跑”,最終實現高壓辦電業務與用戶交互環節由6個壓減為4個以內、壓減33%,低壓辦電業務與用戶交互環節由6個壓減為3個以內、壓減50%。高、低壓辦電環節均為國家電網系統最少。
平頂山市為低壓居民和小微企業提供“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的電力“三零”服務。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持續開展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大型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公布全省和各地區受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投訴舉報渠道,針對社會各界反映的舉報線索,督促有關地區和部門及時核實處理,幫助民營企業協調解決被拖欠的實際問題,推動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輕裝上陣。
省審計廳為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提振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信心,開展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專項審計,對瞞報、惡意拖欠、新增拖欠等行為,審計部門加大了通報、督辦、追責和處罰力度。
優化政務環境 打造規范便利高效的政務服務
優化政務環境是提升營商環境水平的重要抓手。《條例》通過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創新政務服務方式,著力打造規范便利高效的政務服務。
南陽市各級各部門爭當“金牌店小二”。截至目前,共派出1658名干部走訪305家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問題1366項。
濮陽市在全省率先推行重點企業(項目)首席服務員制度,市、縣部門派出747名首席服務員“一對一”精準服務,累計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3970個,融資貸款48.54億元。
安陽市出臺23項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政策文件,開展企業上市掛牌“百舸競帆”行動,建立外資企業“服務官”制度,一對一精準幫扶企業,著力破解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中的“堵點”“痛點”。2020年招商引資770.4億元,總量居全省第四位。
濟源示范區建立領導聯系非公有制企業會商制度,持續開展百名干部幫百企行動,完善優化“企業服務110”系統,開發手機APP客戶端,將12345市長熱線并軌濟源工業資源集約管理云平臺,確保實現一個熱線辦結所有事項。建立稅務首席服務員制度,配備151名首席服務員,為納稅繳費人實施“一對一”“點對點”服務。
開封市組建服務企業復工復產“一米團”,深入企業一線,由副縣級干部任團長,切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緊盯企業需求,市委選派黨建專員(首席服務官)86名,發揮與政府溝通橋梁紐帶作用,赴企業送政策、送服務,增感情、增信心,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許昌市統籌上下“一條線”,按照最小顆粒度的原則拆分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了政務服務事項精細化、要素模板化、指南標準化、辦事場景化。而后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了精準化的服務指南和個性的材料清單。截至目前,許昌市級政務服務總事項由原來的1212項調整為2170項,其中市級事項有2056項實現了“不見面審批”,占比94.79%;市級“即辦件”事項共1260項,占比58.06%;市級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壓縮比89.61%,邁入全省第一方陣。
三門峽市開展線下推進“法治化”“標準化”、線上推進“網絡化”“智能化”、線上線下結合推進“制度化”“常態化”等六化建設,夯實數據基礎;加快整合全市人口、法人、宏觀經濟、地理空間等基礎數據庫和各專項數據庫“一庫匯聚”,推動數據“拆墻”。研發數字化支撐營商環境綜合管理平臺,抓好數據監管。2020年三門峽市政府審批服務效率平均提速20%,179項政務事項實現“一證通辦”,公租、公積金類便民事項已實現零材料跑腿,秒批秒辦。
圖為:河南南陽-湖北襄陽率先實現市場主體注冊登記“跨省通辦”(圖源:南陽市政府網)
南陽市推出“最多跑一次”新舉措,僅憑身份證就可辦公安、民政、社保、教育、公積金等255項民生事項。幾個小時即可完成營業執照、免費印章刻制等業務辦理;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河南南陽-湖北襄陽率先實現市場主體注冊登記跨省通辦。
省發展改革委深入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聚焦稅費、人工、融資、用能用地、物流、制度性交易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制定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降低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2018年以來全省累計降低企業成本3100多億元。
省財政廳用深化改革的方式優化營商環境,推出提高采購效率、降低交易成本等21條具體措施,在全國較早取消投標保證金、試行預付款保函等工作,得到市場主體的肯定。
省稅務局打好“減、免、緩、降、返”的政策組合拳,通過面對面開展宣傳培訓、點對點精準推送政策,有力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深化稅務系統“放管服”改革,連年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實施辦稅便利化改革,豐富拓展“非接觸式”辦稅,網上申報占比保持在98%以上;大力壓縮辦稅時限,延期申報、延期納稅款由原來的15天和20壓縮到5天,出口退稅辦理時限壓縮到6.5天。
省大數據管理局等部門積極優化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大力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推動政務服務電子化,數字化。
圖為:省大數據管理局舉辦政務服務標準化和政務流程再造專項培訓會
省大數據管理局建成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的河南政務服務網,發布辦事指南180余萬個,開設“豫快開工”等專欄,政務服務事項基本實現網上可辦,2020年全省網上辦件量超過1.2億件。打造政務服務移動端品牌“豫事辦”,累計上線3268項服務,注冊用戶量突破4000萬人,日訪問量550余萬人次。
省財政廳搭建全省統一的電子化政府采購平臺,將采購流程嵌入平臺建設,實現全省政府采購“一張網”,實現政府采購全流程電子化、數字化管理。
省發展改革委積極推進交易“一網通辦”和不見面服務,實現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實現全省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之間數字證書兼容互認和降費,讓數字證書“一地辦理、全省通用”。
鄭州市搭建“鄭好辦”APP手機端“掌上辦”、政務服務網PC端“網上辦”、實體大廳端“一窗辦”、綜合自助一體機端街道社區“就近辦”的“四端融合”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政務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
安陽市形成“互聯網+政務+金融+多場景便民應用”的安陽政務服務新模式,共入駐服務事項2185項,網上可辦率100%,其中不見面審批事項1883項,占86.22%。
焦作市建設全省首家“企業紓困360”平臺,持續深化政企溝通“云上模式”,2020年累計受理事項2557件,辦結率和已辦結事項回訪滿意率均達到99%。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推進“三十五證合一”改革,以“減證”促“簡政”,受到李克強總理兩次批示肯定和國務院通報表彰,在全國復制推廣。大力推廣“企業開辦+N服務”,企業開辦“一網通辦”,開辦時間不斷壓縮。
信陽市成功上線河南首家電子營業執照和電子印章同步發放應用系統,實現了企業身份在“一網通辦”平臺的“一次認證、全網通辦”。
洛陽市在審批流程上實行“一套資料、一表登記、一窗受理、一次審批、核發一照、加載一碼”的工作模式,從受理、審查到核準,都由窗口的受理人完成,申請人無須往返多次跑腿。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部門通過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推進系統與相關平臺系統的數據對接與同步共享,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便利度。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大力推進并聯審批和“聯合審驗”,推行“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全省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最長控制在90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小型低風險產業類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15個工作日以內,打造了“豫快開工”新模式。
鶴壁市率先建成基于“一張藍圖”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系統,被自然資源部、住建部向全國推廣。
商丘市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入實施。社會投資類房屋建筑工程項目審批時限全流程壓減至75個工作日,材料清單精減后只需提供128項。
省自然資源廳按照國務院“放管服”改革和優化營商環境要求,以“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為目標,持續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改革,優化業務流程,深化不動產登記、交易和稅收“一窗受理、并行辦理”。截至2020年底,全省全面實現所有不動產登記業務3個工作日內辦結,積極探索“全豫通辦”工作,疫情防控期間第一時間制定不動產登記工作五條措施,全年共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605萬件。
漯河市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可通過24小時不打烊線上申請,線下就近選擇登記,市級以上重點項目2個小時內辦結,即辦業務1小時辦結,已達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指標前沿水平。全省首家實現了電子“營業執照”在不動產登記領域中的應用,減少企業提交要件,提升不動產登記辦事效率。
優化法治環境 切實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加強法治保障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基礎。
河南省以駐馬店市、濮陽市為代表的部分地區科學立法、嚴格執法、依法監察、公正司法,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模式,進一步規范國家機關履職行為,保障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
駐馬店市探索建立“12345+法治+督查”的駐馬店特色模式,實現了“1+1+1>3”的協作效果,形成了12345熱線為司法提供問題線索、司法為熱線提供法治保障、督查為法治建設提供落實保障的良性協作格局。印發《駐馬店市開展影響營商環境行政執法突出問題集中整治實施方案》《駐馬店市營商環境違法案件調查處理辦法》,在全省率先建立營商環境違法案件調查處理制度,有效遏制危害營商環境的行為。2020年被中央依法治國辦命名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為全省唯一。
圖為:商丘市實現不動產登記跨省通辦
濮陽市在全省率先推出營商環境監督員制度,設立“互聯網+督查+營商環境”平臺,出臺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辦法和損害營商環境問責辦法。
商丘市出臺全省第一部市級優化營商環境地方法規——《商丘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省高級人民法院全力提升審判執行管理精細化和精準度,實現審判監管流程節點和執行監管流程節點全程監控,切實解決隨意延長和扣除審限、隱性超審限、案件超期移轉、隨意發回重審等問題,持續提升案件審理質量和效率。全省法院涉企案件平均審判用時由2018年的70天縮短到2020年的59.21天,比全國均值短17.08天。同時著力提升審判效率,2020年全省法院民事一審案件平均辦理天數49.6天,比全國均值短17.25天;民事二審案件平均辦理天數42.7天,比全國均值短21.15天;簡易程序適用率為84.78%,比全國均值高3.95個百分點。
優化宜居宜業環境 打造親商安商樂商靚麗名片
良好的宜居宜業環境是區域競爭力和城市吸引力的靚麗名片。《條例》著力構建天藍水清土凈的生態環境、親商安商樂商的人文環境和宜居宜業宜游的城鄉環境。
在多方努力下,河南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河南省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深入推進。2020年底,全省大氣環境質量四項指標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邊省份均排名第一,優良天數增加幅度居全國第一。
圖為:周口港全貎
河南交通網絡日趨完善。鄭徐、鄭萬、鄭阜、商合杭、太焦高鐵相繼開通,米字形高鐵基本建成,全省鐵路運營里程達到6453公里,其中高速(含城際)鐵路1980公里、新增944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7100公里、新增795公里,基本通達所有縣城。鄭州機場三期工程啟動,信陽明港機場投運。淮河、沙潁河水運通江達海,內河水運通航里程1675公里。全省“米+井”綜合運輸通道基本形成。
教育現代化水平持續提高。河南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不斷完善,134個縣(區)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中小學“超大班額”基本消除。在全國較早構建了覆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個階段的全鏈條生均撥款制度。
在省發展改革委等單位努力下,河南各地深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信用法規制度體系日趨完備,《河南省社會信用條例》頒布實施,成為全國第二部省級綜合性社會信用地方法規。
信用體系與大數據融合發展提速。社會信用體系與大數據融合發展試點省獲批,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各類信用數據突破48億條,位居全國第一;“信用中國(河南)”網站公開信用信息3.5億條,率先實現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存量代碼轉換100%。
信用監管機制加快形成。在全國率先建成全省統一的信用聯合獎懲系統,并嵌入省直部門業務審批、市縣網上政務服務及公共資源交易等90個平臺系統,累計實施信用核查2000多萬次。
濮陽、周口等地加強企業家隊伍培育,樹立優秀企業家典型,弘揚企業家精神,鼓勵企業家創新,形成尊重企業家風尚、發揮企業家作用的社會氛圍。
濮陽市將每年11月1日設立為“濮陽企業家日”。2020年11月1日,召開首個企業家日慶祝大會,現場授予3名“濮陽市功勛民營企業家”,37名“濮陽市優秀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并頒發了“濮陽市優秀首席服務員”“年輕一代優秀企業家”“非公黨建優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優秀企業”等多個獎項。設立“濮水民營企業家學院”,系統培訓企業家,提升企業家素質。
周口市掛牌成立民營經濟學院,打造周口民營企業家身邊的“智慧加油站”。學院每月安排1-2期線下培訓學習課程,組織學員們集中收聽收看名家、名師授課,增強企業家學習意識,幫助企業家更新觀念、拓展視野,全面提升民營企業家的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同時,設立創先評優專班,通過選樹典型、示范創建,以點帶面、引領帶動、積累經驗、示范推廣,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
《條例》熔鑄實踐和民意 規范優化營商環境工作
據了解,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條例》立法工作,《條例》融入了先行先試單位的成功實踐和各界的意見建議。
2020年3月,省委將《條例》制定列入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2020年工作要點,并作為省領導領銜推動重大改革項目。
2020年5月,省人大常委會成立立法起草工作組。2020年6月,工作組赴三門峽開展調研后形成《條例(草案)》初稿。2020年8月,收集整理社會各方面反饋意見建議1100余條。2020年9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對《條例(草案)》進行了第一次審議。2020年10月,書面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征求意見,并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再次修改完善。2020年11月23日,省委常委會同意將《條例》按程序提請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2020年11月28日,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條例》。
2021年4月20日,在省直機關綜合辦公樓《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主題宣傳巡展主會場,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說:“《條例》的出臺為河南省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流營商環境必將成為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要素、對外開放的新標識、區域競爭的新優勢。”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