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森林防火演練
陜西省減災辦主任董亞明(右四)在安康調研防災減災救災工作
安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凌壽斌(左一)給受災群眾送棉被棉衣等救災物資
安康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劉仁衛(中)在白河縣檢查倒塌房屋重建工作,看望搬入新居的受災群眾
安康位于陜西南部,北靠秦嶺,南依巴山,森林草原覆蓋面廣,資源環境獨特,江河溝溪縱橫,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庫、中國硒谷、中國茶鄉”等美譽。雖然大自然賦予了巴山明珠,生態安康山水以靈氣,但由于地質結構復雜,氣候多變,尤其是夏季多雨又多有伏旱,使該地成為森林草原火災、洪澇、地質和地震等自然災害易發多發頻發區域,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救援任務十分艱巨。
安康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始終把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為積極響應國家、省、市應急管理機構改革安排部署,2019年以來,該市立足實際,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應急管理廳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中省決策部署,在改革之初就確定了“統分結合、防救分離”的改革思路,多次研究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按照“邊改革邊推進”的思路,狠抓五項攻堅、集中整治,扎實開展隱患排查治理、自然災害防救和受災困難群眾救助,全市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形勢保持總體平穩。成績來之不易,“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安康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主動作為,以務實的態度、開拓的精神、嚴謹的作風做好應急管理改革工作的推動者和踐行者。
立足特色對上銜接 確保改革平穩有序
2019年1月24日,安康市應急管理局掛牌成立。標志著該市應急管理工作站在了新起點,邁向了新征程。
新有新的氣象,新也有新的麻煩。機構改革,職能轉變,如何從千頭萬緒事務中理清頭緒高效開展工作?對于新組建的市應急管理局來說,考驗的不僅是智慧,更是膽識和魄力。
為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安康市應急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按照 “應急管理部門牽頭對上,相關部門分口負責、協同配合運轉”的原則,做好轉隸組建工作,積極加強同上級部門的銜接溝通,會同防汛防滑防火防震等指揮機構及其辦公室,聯合下發系列文件,認真做好機構職能劃轉、人員定崗和工作交接、建章立制等工作。并牽頭做好中省應急管理部門來安康檢查的相關工作, 做到了全市應急管理及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對上銜接流暢、對內防救有效、左右聯動有序”。
據介紹,此次機構改革中,新組建的市應急管理局將市安監局的職責,市政府辦的應急管理職責,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職責,市民政局的救災職責,市國土局地質災害防治職責,市水利局的水旱災害防治職責,市農業局的草原防火職責,市林業局的森林防火職責,市住建局的震災應急救援職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市減災委員會、市森林防火指揮部職責進行整合,主要分為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三大板塊。
為全面了解掌握機構改革后全市應急管理機構設置、應急救援力量和應急裝備物資儲備情況。2019年6月,安康市應急管理局組成調研組,采取情況匯總、座談交流、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分別對部分市直、中省單位、駐安部隊和部分縣區進行了走訪調研。
截止目前,市本級和12個縣區(含高新區、恒口示范區)應急管理局已掛牌成立,機關“三定”方案及下屬事業單位“九定”方案已印發實施。全市初步建成“應急牽頭對上、相關部門分口負責、協同配合運轉、防救分離實施”的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工作格局。
機構改革的體系已搭建好,責任也已明確,下一步工作如何開展?
據安康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凌壽斌介紹,該局將按照邊組建邊應急、邊完善邊提高的原則,進一步修訂完善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總體預案、各類專項預案,協調各部門開展應急演練,指導企業修訂完善應急處置現場方案,強化應急管理系統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業務知識培訓,始終做好突發災害事故的應急響應和救援工作,發揮救援最后一道防線作用,力爭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損失降到最低。
完善應急救援體系 提升應急管理水平
鑒于安康實際,本輪機構改革中,省市縣自然災害應急救援責任主體不完全對稱,極易出現職責不清、責任落空現象。如何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應急管理體系?
“市委、市政府考慮到,本輪機構改革如果將有關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救災職責一次性全面整合到應急管理部門,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關鍵是在較短時間內很難建立起一套有效完備的指揮體系、技術支撐體系和配套政策體系,難以培訓出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的應急救援隊伍,勢必影響防災減災救災等各項工作開展,容易造成責任落空、工作斷檔。”凌壽斌坦言,為保證各項工作正常高效運轉,該市探索建立了符合地方實際的自然災害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救援工作新體系——“1+4”體系,即總指揮部下設4個專項指揮部,負責災害應急處置工作的會商、研判、決策等指揮工作。該體系厘清了“統與分”“防與救”的關系。
據悉,該市目前有各類應急預案8800多件,市應急管理局對市政府印發的1個總體預案、8個自然災害類專項應急預案全面收集匯總,注重做好各縣區、各部門、各企業應急救援預案指導,建立形成市、縣、鎮、村、企業五級聯防聯動應急預案體系。2019年以來,組織指導各縣區開展應急演練60余場次,會同漢濱區開展了水上應急救援演練并邀請省廳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局領導到場指導,有效檢驗了應急救援能力水平。
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印發了《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工作制度》《關于做好防汛期間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工作的緊急通知》《安康市應急管理局救災應急工作規程》等制度文件,明確了應急值守要求、信息報送時限以及救災工作規程。同時,聚焦“一案(應急預案體系)三制(應急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制)”,強化基礎管理。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得到加強,管理制度、運行機制不斷完善,依法依規加強應急管理的氛圍更加濃厚。建立三項運行機制(工作協同機制、信息統一報送機制、分級救援處置機制),全面處理好“統與分”“防與救”的關系。
不斷加強應急值守、政務值班和信息報送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建設,制定出臺《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工作制度》,明確了值班方式、崗位職責、信息處置等制度。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和24小時專人值班、備勤工作制度。嚴格執行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制度和“政府審定,一事雙報”制度,制定下發《突發事件情況報告(樣本)》,明確突發事件應急信息報送格式、內容、范圍、時限和程序。組織召開全市信息報送和防災減災救災信息員培訓會,嚴把信息報送質量關口,嚴防遲報、瞞報、漏報、誤報情況發生。
據了解,該市應急管理系統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將繼續深化完善一案三制體系,體現大應急思想,加快全市應急救援隊伍、物資器材、工作機制的建設和整合,優化應急救援資源配置,有分有合,形成高效統一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24小時領導在崗值班制度,探索自然災害信息互通、共享、共治工作新模式新機制,籌備建設市級應急指揮平臺。
加強干部隊伍建設 鍛造應急救援鐵軍
一支作風過硬、意志堅強、能打硬仗的干部隊伍,是應急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自掛牌成立后,安康市應急管理局為了更好的適應新崗位、新職能,加快從“安監人”向 “應急人”的轉變,“立足實際、按需發展、突出重點、統籌規劃”的原則,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調得動、拉得出、用得上、能戰斗”的應急救援鐵軍。
組建隊伍、強化訓練。該市通過對各縣區、市直有關部門救援隊伍進行調研,依托消防救援隊伍組建綜合應急救援隊,依托行業部門、企事業單位建立專業救援隊,積極鼓勵支持社會團體、民間組織組建社會志愿者救援隊。加強與駐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溝通協調,建立了軍地對接機制,著力提高救災處置能力。按計劃組織救援隊伍進行專業訓練和實兵演練,不斷提高應急救援隊伍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目前,全市成立1支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和森林草原防滅火、水上、地質、礦山、電力等10支專業救援隊伍,建立了全市安全生產、自然災害應急救援“專家庫”。建立完善了與安康軍分區、武警安康支隊、駐安部隊的軍地聯動機制。
組織培訓,提升能力。聘請權威專家從普及自然災害防救常識、提升應急管理能力、增強應急專業知識、提高應急救援技能、災情核查損失評估等方面對全系統干部開展分層次培訓輪訓,提高應急管理隊伍的能力素質。
此外,充分發揮應急管理專家作用,組建了70人的自然災害安全生產類專家庫。專家庫成員積極參與了安康白河4.17茅坪山體滑塌、安康城區金城美墅小區滑坡等災害事故的處理工作。
該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劉仁衛表示,下一步將整合現有的應急救援力量。圍繞立足實際、按需發展、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的總體思路,堅持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按照“誰組建誰管理,誰主管誰保障”的原則,組建“專兼結合、平戰結合、一隊多用”的地方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形成“以綜合救援隊伍為主體、專業救援隊伍為骨干、社會救援隊伍為補充、企業救護隊伍為基礎”的專兼結合、優勢互補、功能齊全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打贏搶險救災硬仗 有序開展災后重建
2019年8月3日至5日,安康市出現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出現暴雨。強降雨導致漢濱、紫陽、平利、旬陽、白河等縣區不同程度受災。其中,白河縣卡子鎮、中廠鎮發生50年一遇特大洪水災害。全市受災人口23960人,緊急轉移受災群眾819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642.9公頃;倒塌房屋176間;道路、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毀損嚴重……
接到險情報告后,安康市應急管理局立即行動,及時啟動了全市自然災害救助Ⅳ級應急響應,調動各方救援力量全力以赴開展抗洪搶險救援工作。該局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在市政府分管領導帶領下,迅速奔赴現場,指導受災鄉鎮開展救災、核災和人員搜救工作;帶班領導、值班人員堅守值守崗位,相關科室負責人立即趕到單位,各司其責。加強應急值守和信息處置,及時上報災情信息,協調相關部門參與救災。
風雨中,該市應急管理系統堅如磐石,用責任與擔當展示了應急鐵軍的實力和作為,確保了災害得到快速、高效、全面防救。
據了解,2019年,該市先后遭受風雹、洪澇、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據統計,全市10個縣(區)受災人口34.76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6593公頃,因災造成房屋倒塌212戶501間,緊急轉移受災人口34316人,需緊急生活救助人口8201人。面對自然災害,市應急管理局先后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檢查指導救災工作;按照“省補助、市統籌、縣落實”的思路,加強應急救援物資保障,安排下撥救災應急資金700萬元,緊急調撥棉被8600床、棉衣褲9040套、帳篷500頂等救災物資支持災區救災工作,保證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為保證受災困難群眾溫暖過冬、祥和過年,日前,市應急管理局向受災縣(區)下撥冬春救助資金2318萬元,用于解決受災困難群眾今冬明春期間口糧、衣被、取暖等基本生活困難。
據悉,下一步工作中,市應急管理局將高效做好救災民生保障。推進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工作,理順救災減災體制,加強救災預案、物資管理、救災應急等方面制度建設,做好災情信息統計、分析、上報和查災、核災工作。科學制定年度救災物資需求計劃,暢通物資保障渠道和工作平臺。
多措并舉強化監管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
安全生產,重如泰山,關乎社會大眾福祉,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更關乎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市應急管理局堅持一手抓改革、一手抓防范,深耕安全生產領域,牢牢守住基本盤基本面。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中、省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以防范化解重特大事故風險為重點,強化安全發展理念,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嚴格監管執法,排查治理安全風險隱患,最大限度預防事故,確保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數據最有說服力,見證了全市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的成效。但數據的背后是全市應急管理系統主抓安全生產采取的一系列精準措施和廣大干部職工肩負新使命、展現新作為的辛勤付出。
2019年以來,該市應急管理局立足實際,充分發揮安委辦綜合協調指導作用,要求全市應急管理系統、市直重點單位對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防災救災等工作認真研判分析,采取針對性措施,確保安全生產等工作不留盲區、不留漏洞。
據了解,安康市安委會按照“年安排、季部署、季檢查、季通報、季曝光”的方式,適時研究下發專門文件,對年度及每季度安全生產重點工作進行安排,全面指導各縣區、各部門開展安全生產工作。從2019年10月25日起至2020年2月底,在全市各行業企業全面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集中統一行動,有效管控各類安全風險。
深入推進五項攻堅行動和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工作。印發了《安康市道路交通、石煤礦、危化品、建設工程和城市消防安全五項攻堅行動實施方案》及《強化安全生產五項攻堅行動六條工作措施》等文件通知,強化責任落實、督導檢查、隱患整治、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助推攻堅行動有力開展。同時,成立4個組開展為期10天的五項攻堅集中督查,并對督查情況進行了通報。 截至目前,全市共開展檢查督查371次,檢查企業6681戶,排查隱患17804項,治理17216項,整改率96.7%;打擊嚴重違法違規行為1535起,停產停業整頓企業234家,處罰144.69萬元,追究刑事責任8人;聯合懲戒失信企業3家,問責曝光工作不力的單位17家、個人6人。
此外,制定了《安康市2019年安全生產集中執法行動實施方案》,并召開專題會議,動員部署全市安全生產集中執法行動,鎖定高風險煤礦、其他煤礦、工礦商貿、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特種設備、文化旅游、民爆物品等11個重點行業,逐一列出執法重點,將執法責任落實到16個市級行業主管部門和縣區政府。同時,扎實推進市級應急管理系統“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執法,將監管的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等60戶企業作為雙隨機抽查對象,隨機抽查7戶,完成“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6家。
抓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安全生產意識。印發了《2019年全市應急宣傳工作要點》,先后利用春節后復工復產檢查驗收、日常安全檢查等,積極推動企業開展全員安全生產培訓,培訓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 871人,發證778本;積極利用市應急管理局公眾微信號、門戶網站和《安康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加強工作動態交流和日常防范知識宣傳,刊發、播發宣傳信息800余條。深入組織開展各類應急演練36場次,精心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市級共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發放扇子、紙杯等紀念品1萬余份,展出展板260塊,接受群眾咨詢1.6萬余人次,全民安全素質不斷提高,全社會安全輿論氛圍更加濃厚。
“縱觀我市2019年安全生產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面臨的形勢依舊十分嚴峻,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加大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力度,采取綜合措施,倒逼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繼續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攻堅行動,不斷拓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進一步規范安全生產工作管理,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該市應急管理局正縣級副局長李德政表示。
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在今后的工作中,安康市應急管理系統將進一步鞏固安全生產良好態勢,保障安全生產環境,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當好人民群眾守護者,不斷開創應急管理工作新局面,為該市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劉攀峰 熊杰 張孝軍 李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