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8日晚,備受茶界矚目,星光熠熠、大咖云集的“2020中國茶人新春茶會”在廣州成功舉辦。近200位來自全國各大茶產區的代表以及泰國、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地的協會和資深茶人歡聚一堂,還有10萬+全球茶友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進行了同步觀看,來自五湖四海的茶人朋友們共同創造了一臺真正屬于茶人自己的“春節聯歡晚會”。
臨近農歷新年,為慶祝聯合國通過由我國主導的確立每年5月21日為“國際茶日”的決議,增強茶行業從業者的職業榮譽感,“2020中國茶人新春茶會”是由中國茶葉學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和中國茶葉博物館三大茶界龍頭首次聯合主辦,由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發起并承辦,由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青鳥種子、四川宜賓市人民政府、四川雅安市人民政府、云南臨滄市人民政府、云南勐海縣人民政府、湖南安化縣人民政府、安徽祁門縣人民政府、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協和南洋茶文化研究院等國內50多個茶及相關行業協會、政府、高校、茶行業研究機構、茶企協辦,并得到了來自各地茶友們的大力支持。
歷史性的茶會,意義非凡
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先生在茶會上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而過去的2019年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全國茶人仍然努力拼搏,取得成就:一是由中國牽頭提出將每年的5月21號定為“國際茶日”獲得聯合國大會的審議通過;二是茶學界的劉仲華教授成為繼陳宗懋院士的第二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鼓舞人心;三是陳宗懋院士主持完成的成果“茶葉中農藥殘留和污染物管控技術體系創建及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樣的例子還有更多,不一而足。“所以這些都是值得慶祝的。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戴學林先生則稱這場晚會為“美麗的夜晚”,他認為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能夠把土做成精美的瓷器,能夠把蠶繭做成精美的絲綢,也能夠把葉子做成全世界都共飲的茶葉精品,所以“國際茶日”是促進世界茶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里程碑。大家如何借這股東風將中國茶帶向世界,此次新春茶會則是一次新的嘗試。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先生指出:“今天晚上中國茶界有一個共同關注的熱點,就是此時此刻我們的‘中國茶人新春茶會’。”吳曉力先生把這個夜晚定義為“茶文化傳承當中的一個新的發展,是茶人心目當中一個新的歸宿。”這是提供給中國茶人共同發展事業、探討文化的一個新磁場,作為此次茶會的主辦單位之一,中國茶葉博物館希望能夠助力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和弘揚。
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少海先生表示,“2020中國茶人新春茶會”在廣州舉辦,無疑將為廣東延續千年的茶香增添新韻,也是對廣東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如何傳承和發揚好中國茶文化的莫大鼓勵和鞭策;希望“中國茶人新春茶會”能夠以廣州為起點,成為能夠在全國各地輪回舉辦的一年一度的茶界盛會,成為中國傳播茶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
作為本次活動發起人和承辦人,茶道新生活創始人吳垠女士表示:茶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是能夠給人們帶去喜悅、幸福、健康和和平的重要載體。作為茶人這個群體,更應該要給自己歡樂,給自己喝彩,給自己幸福,享受這杯茶帶來的喜樂和職業榮譽感,并體悟茶的精神、傳播茶的精神,給更多人帶去健康、喜悅與和平。
除了主辦和承辦機構的領導人之外,茶文化學者、浙江農林大學茶學院名譽院長、茅盾文學獎得主王旭烽女士、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封槐松先生、中國茶文化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民俗學會茶藝專業委員會主任余悅先生、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咨詢委員金堅范先生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長陳勛儒先生、云南攝影家協會主席,云南省大理市原市委書記、云南省審計廳廳長劉明先生、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培訓與交流部部長繆克儉先生、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王岳飛先生、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張黎明女士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廣東省茶產業聯盟理事長操君喜先生、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華南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曹潘榮先生、中國茶葉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理事長紀洪濤先生、四川省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書謙先生、云南省臨滄市農業農村局調研員李文雄先生、潮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詹自力先生、安化縣茶辦主任肖偉群先生、宜賓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亞先生、潮州市農業局副局長翁鵬程先生 、勐海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國忠先生、福鼎茶辦副主任楊應杰先生、宜賓市委農工委專職副主任黃旭強先生、宜賓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劉俊先生、宜賓市農業農村局茶產業科副科長周家莉女士、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主任陳名港先生、華巨臣集團總裁、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創會會長、云南普洱茶協會常務副會長楊文標先生、廣州益武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廣韜先生、著名茶人、臺灣紫藤廬創始人周渝先生、香港協和茶行老東家黃錦枝先生、南洋印記茶文化協會主席趙美玲女士、馬來西亞國際茶文化協會理事長蕭慧娟女士、泰國功夫茶傳承人、泰國tea dee 品牌創始人張志強先生、源碧麗源茶業總經理郇曉薇女士、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少海先生等眾多茶界大咖均出席了本次的新春茶會。
精彩演繹“同一片土地,同一杯茶”
當中國茶人新春茶會舉辦的消息公布之后,茶友們對這場茶會將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去演繹茶和茶文化充滿了期待,雖然主辦方有公布出表演的嘉賓陣容,但是給茶友們留下的想象空間實在太大了。而問題的答案終于在茶會現場揭曉。
亮點一:音樂的盛宴讓杯中茶更富想象力。
“2020中國茶人新春茶會”的發起和承辦方——茶道新生活是一個一直在土地上行走的團隊。6年多來,團隊堅持深入中國各個茶產區,用腳丈量土地,用人文視覺“看見”土地上的山水人器物,呈現以茶為載體、交織著天地人的生命狀態,書寫《茶源地理》系列叢書。2018年,茶道新生活首創并相繼舉辦了兩場原創小劇場茶會,以“回歸土地,看見茶”為主題,將劇場表演與茶會結合,通過藝術表演對土地和茶的演繹,以及飽含情感的文字朗讀,和細品來自源產地的一杯好茶,讓茶友被現場氣氛感染感動,能夠更加深刻地去體會茶和生長茶的產區的那片土地。
“2020中國茶人新春茶會”由茶道新生活創始人吳垠女士擔綱總策劃和藝術總監,圖樂劇場主理人、上海戲劇學院舞臺設計出身的劉海健擔綱舞美。整個茶會被分成上下兩個半場共同演繹“同一片土地,同一杯茶”。上半場以“看見生生之美”為主題,以 “天、地、人、和”四個篇章,一起進行時空和感官探索——回歸生長我們的土地,看見茶,看見生命。
前臺灣優人神鼓的靈魂鼓者李子建帶來的大鼓和頌缽的表演,從云開的震撼到地安的回歸平靜以及貫穿整場即興配樂;全國、省級播音獎及配音獎得主、廣東省朗誦協會常務副會長周軍,廣東著名配音演員邱陽貫穿全場飽滿而又深情的朗誦;深圳非遺博物館館長陶一帶來的仿佛在遠古的吟誦,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生死感恩之情傾泄而下;“南派世界音樂”代表馬幫樂隊主唱葉宏鋼用尺八這種古老的民族吹奏樂器飽滿蒼涼又空靈恬靜的聲音反復在探尋這個世界;廣州現代舞團舞者張妍用舞蹈《流》演繹著大地母親生命的舒張,再加上鼓點時緩時急的節奏,這一部分就似流動的水、流動是空氣一樣舒緩流暢;星海音樂學院交響樂團豎琴首席陳潼忻一首帶著療愈宛如天籟《夜鶯》撥動著在座每個茶友的心;CCTV青歌賽原生態唱法金獎獲得者非遺“海菜腔”李懷秀、李懷福姐弟用聲音將《暢》表現到了極致;李日坤等用古琴和閱讀共同勾勒出來一幅“修心明理安頓佳,左琴右書一杯茶”的畫面。
在眾位藝術家的演繹之下,整場表演構成了一件走心的藝術作品——在呼喚著每一位大地之子回歸對這片土地的關注和熱愛。
亮點二:在團圓的日子喝幸福茶。
這次茶會,茶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清歡”、“天谷幽蘭”、“金瀾香”、“大紅袍”、“昊天厚土”等茶品一一奉上給來賓,濃烈淡雅的滋味皆有,喝著茶的日子總是幸福的。
1月18日為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恰逢南方的“小年”,讓這場茶會增添了濃濃的年味兒。下半場的節目一“團圓日子,幸福茶”為主題:情景劇“團圓茶”呈現的是在新春時節,一家人圍爐而坐,品佳茗,話家常,陪伴、團圓,品一杯幸福家庭茶,感受并傳遞家庭的情感和溫暖;來自山的孩子南派民謠音樂通才葉宏鋼和來自海的孩子玩具船長主唱李弈瀚用中西多種不同的樂器吹奏應和,呈現山與海,陰與陽,既是碰撞,也是交融。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民謠藝人、民謠詩人蔣明與空山樂隊帶來了《沉香亭》、《吃茶去》《從前慢》三首原創民謠歌曲用歌聲給我們講述了光陰與人生有關的故事;有“上海歌姬”、“絲路百靈”之稱的著名歌手林寶,用圓潤典雅的歌聲帶來了一首滬語《四季歌》和《共舞》,唱出了茶人的風情萬種,現場氛圍熱烈。
擊鼓傳花抽獎環節,歡樂滿場。在這樣的氛圍下,臺灣紫藤廬創始人周渝老師說:“在這里,茶一口喝下去會展開無限空間。我們看到茶的氣,看到自然空間,打開心靈,同時也感受到別人的快樂和滄桑,將快樂分享,為滄桑予以安慰,整個空間就是無限芬芳,無限芳華。”
亮點三:讓天下茶人一家親,同一片土地同一杯茶。
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研究員楊少海先生在致辭時表示:此次活動的發起方和承辦方——《茶道新生活》雜志社團隊,雖然是茶行業內的一支年輕團隊,但在吳垠女士的帶領下,一直堅持在茶源土地上行走,保持真實客觀的態度,堅守原創和獨立出版原則,傳播中國茶源地理、講中國茶故事,向世界報道中國茶文化。他們的這種堅持,令人尊敬。
這場茶會特別設置了一個《連接》的環節,茶道新生活創始人、《茶源地理》系列叢書主編吳垠女士配合著一張張來自土地的圖片記錄講述著這個團隊與土地的連接,并邀請現場的嘉賓和產區代表將來自各個地方不同顏色的土壤倒入同一個大罐子之中,寓意“同一片土地,同一杯茶,關愛母親,茶界同心”。
與此同時,臺下的茶友們也都收到了12種土壤組成的一份特別的禮物,它們來自安溪、臨滄、潮州、建陽、建甌、福鼎、安化、武夷山、雅安、勐海、祁門、易武這12個茶道新生活和茶源地理團隊走過的茶產區。這12種土壤裝在一起,每一片土的顏色都不同,也讓大家非常直觀地去理解為什么茶能夠有這樣不同的地域、品種、工藝。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先生對此感觸頗深,他當場表示,希望這些來自中國不同地方的土壤,也能跟當地的茶一樣,成為中國茶葉博物館的展品。
此外,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為碧麗源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芒擺有機莊園頒發“《茶源地理》No.001示范基地”證書。吳垠女士表示,在所走過的產區當中,這片土地令她的印象最為深刻——這是中國第一個按國際可持續農業標準建設的有機莊園,并成為中國首家通過國際雨林聯盟認證(RA)的茶園,所以這樣干凈的土地希望能得到更多的保護。同時茶道新生活創始人吳垠女士也希望未來能夠成立一個“關愛土地”的基金會,讓更多純凈的大地受到人們的珍惜和愛護。“土地,是生命的根,土地,是生命的根,這次活動,是帶有啟發和創造的。我們希望她的共鳴能讓更多茶人連接在一起,并打開更多的生命空間。”吳垠表示。
亮點四:無處不在的茶
這場茶會更多的用心體現在細節上。一進門就有以“回歸土地”為主題的微型攝影展,鄒忠偉、黃健、劉明、吳光明、葉景燦、屈楷棠、陳桂源等攝影師的作品把大地和大地上的生物最動人的一刻定格在畫面中,包括靚麗的茶園,綿延的山和風光還有動人的人物。
來賓到會場前,需要“上交”一泡自己的茶作為大家交換的禮物,再領一張寫上自己名字的茶票作為入場券。進場時,來賓可以親手寫下的新年祝福掛上桂花樹,希望來年的愿望都實現。
會館內被葉下珠包圍著,副舞臺上鋪設著草通向主舞臺,盡頭還有一棵在枝頭輕飄著花絮像佇立在風中的白樹,賓客的桌子上擺放著潮汕紅泥爐和還有砂銚,還有潮州手拉壺用的紅泥,再呈上飄香的茶,讓每桌一開始就進入到茶的氛圍中。
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先生表示:“感謝茶道新生活為本次茶會做出精心用心的設計和準備。”
中國茶葉博物館吳曉力館長也注意到這些細節,贊許地說:“這是開了個好頭,包括場景的布置是動了腦筋的,有很多美的地方。”
整場茶會,在現場所有茶人和工作人員的大團圓合影當中圓滿落幕。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先生表示:“作為主辦單位,我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在這件事上投入情感和創意。”他對此次茶會的形式予以贊許,認為是一種有創意的傳遞茶文化的表達方式,也體現茶人的一種新的需求,茶人能夠相聚。而且,中國傳統文化中,茶的精神和春節這個特定習俗節日,情感上是契合想通的,借用“春晚”這樣熟悉的概念,讓大眾的走進茶共享的時代,這個切入點非常好,拉開了茶界活動新形式、新篇章。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王旭烽女士也表示:“中國茶人春節晚會是“國際茶日”這樣一股東風,讓這么多中國茶人相聚。講好中國故事離不開這杯茶,要把這個瑰寶好好地獻給世界。”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咨詢委員金堅范先生則在會前已經期待這場晚會,他引用莊子的話來形容現在的茶產業狀況:“美則美矣,而未大也。”希望中國茶產業能夠通過更多創新的形式,讓茶受到更多關注,讓茶的研究開發走向專業化,受惠更多人。
宜賓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劉俊先生表示:“今天這個晚會真的辦的很成功,天下茶人是一家,希望通過這個平臺,把天下的茶人聚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中國茶、幸福茶。”
雖然“中國茶人新春茶會”為首次舉辦,但作為首場屬于中國茶人的新春慶典晚會,它是一場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高規格茶會。作為這場茶會的發起人,茶道新生活創始人吳垠女士表示:“團圓,就是和。相連的土地,就是和。感恩一切的發生,持續改善,不忘初心。”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咨詢委員金堅范先生、中國茶文化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民俗學會茶藝專業委員會主任余悅先生、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長陳勛儒先生、臺灣著名茶人周渝先生、陳書謙四川省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在茶會結束時都表示,希望“中國茶人新春茶會”的活動能夠持續辦下去。
中國茶人2020年首屆新春茶會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茶葉學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博物館
承辦單位:茶道新生活、茶源地理
協辦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青鳥種子、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中國小產區認定委員會、中國民俗學會茶藝研究專業委員會,萬里茶道(中國)協作體茶藝國際傳播中心、漢語國際推廣茶文化傳播基地,廣東省茶文化促進會、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廣東省茶葉收藏與鑒賞協會、廣東省茶葉流通協會、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四川省茶葉流通協會、廣東省茶葉學會、廣東省品牌研究會、福建省茶葉學會、內蒙古茶行業協會、武夷山市茶葉同業公會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浙江大學茶葉發展研究院、浙江農林大學茶文化學院、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四川農業大學茶學院、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浙江省茶資源跨界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宜賓市茶產業研究院、內蒙古萬里茶道研究院
華夏北歐協會、云南省攝影家協會、香港茶道協會、南洋印記茶文化協會、廣州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
四川宜賓市人民政府、四川雅安市人民政府、云南臨滄市人民政府、福建武夷山市人民政府、湖南安化縣人民政府、云南勐海縣人民政府、四川雅安市名山區人民政府,潮州市農業農村局、福鼎市茶葉領導發展辦公室、祁門縣茶業局
深圳市華巨臣展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國際機場商旅服務有限公司、碧麗源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紅云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圖南生活美學酒店、太一窯、協和南洋茶文化研究院、馬來西亞紫藤集團有限公司
鳴謝
鴻潤來、講武堂、上海日勻茶食、天潮科技、源興炳記、潮州市陳韻堂茶藝有限公司、弘建茶器、福建省南安市三竹茶業有限公司、廣東中科琪林園林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茶人2020年首屆新春茶會組委會人員名單
組委會名譽主任
陳宗懋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仲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國富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
組委會文化顧問
王旭烽 茶文化學者,茅盾文學獎得主、浙江農林大學茶學院名譽院長
余悅 中國茶文化重點學科帶頭人、中國民俗學會茶藝專業委員會主任
王開嶺 央視《看見》主編,著名作家
王沖霄 央視《茶一片樹葉》《本色中國》總導演
姚國坤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茶文化著名學者
陳香白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顧問兼學術委員、廣東省非遺“潮州工夫茶”傳承人
金堅范 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咨詢委員
組委會主任
江用文 中國茶葉學會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
孫忠煥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吳曉力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
組委會副主任
陳勛儒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會長,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長
封槐松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茶產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阮建云 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
陳永昊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與宣傳部部長
陳 棟 廣東省茶葉收藏與鑒賞協會常務副會長、廣東省供銷合作聯社一級巡視員
王岳飛 浙江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
曹藩榮 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副院長,華南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所長
操君喜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廣東省茶產業聯盟理事長
張黎明 廣東省茶業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
陳書謙 四川省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組委會執行主任
吳垠 茶道新生活創始人
組委會執行副主任
戴學林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辦公室主任
紀洪濤 中國茶葉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茶葉學會理事長
楊文標 深圳華巨臣展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文品 華南農業大學茶學系主任
劉國英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